救命!摊上的霸总精神不太正常

第3章

不仅市舶司走私的口子,还有截留的矿税、盐引那边从盐商手里收的礼金,都得经梁侯的手,才能打通网络。

燕王从前不管内政,想收权,不是三两个月能成的事。

一旦近期边疆突发动乱,燕王再怎么不情愿,也不敢不让梁侯上桌话事。

想来燕王自己也清楚国库亏空的危险,否则以他那少年心性,递折子的那些官员,早被他杀鸡儆猴了。

燕王引而不发,并非只是想震慑梁党,而是目前确实时机不对。

换而言之,梁侯怕燕王,燕王,目前也怕梁侯。

这是梁侯现如今最大的筹码。

可问题是一旦用了,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通敌叛国,那可是诛三族的大罪。

以燕王的性情,一旦渡过难关,此仇不报,他就不是那个扬鞭一指,便叫十万鞑靼铁骑退避百里的大齐战神了。

到时候就算三皇子已经登上皇位,勉强能保住母族梁侯,也未必能保全卫东延的党羽。

蔡青之有点后悔今天一起来侯府议事。

他是万万没想到,梁侯真敢用这“下下策”,而他自己准备的逼宫之策,此刻再提出来,就像是劝梁侯收手。

这可就犯了大忌了,他知道通敌的密谋,若是失去梁侯的信任,能不能活过三皇子登基,都是未知数。

此刻,梁侯卫东延一直闭着眼睛,凝思不决。

皇帝驾崩,他的贵妃妹妹便没了实际价值,三皇子不登基,卫家最多也只是缓慢衰败。

错就错在梁侯没想到,燕王会一心拥护小太子即位。

燕王自身没有称帝的兴趣,这是朝中众所周知的“秘密”。

否则凭借仁宗皇帝对燕王的偏爱,先帝压根没有机会即位。

朝中元老都知道,燕王作为过继给前皇后的儿子,原本算是嫡长子,皇位是他自己放弃的。

而先皇是燕王的嫡亲兄长,这兄弟俩自幼不睦。

照理说,燕王对兄长最宝贝的嫡子,应该也不待见。

梁侯起初让三皇子多次向燕王表忠心,燕王没有任何排斥之意,这才导致梁侯误判了局势,踏出了争储这一步。

一步错,步步错,越陷越深,覆水难收。

燕王的作风,梁侯心里清楚,难保不会秋后算账。

再这么让燕王按兵不动地僵持下去,一旦等下半年的赋税收上来,燕王就再无把柄给他拿捏了。

到时候若是没有三皇子称帝保他,燕王算不算帐,梁侯无法预料,更无法控制。

他不是个愿意把生死寄托于别人掌心的人。

可是,引鞑靼滋扰边疆,实在太过冒险,若是被发现有人在关口动了手脚、通风报信,一步步追查,梁侯未必能完全洗脱干系。

“此计还是太过冒险了。”梁侯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边疆的百姓,也才过了两三年安稳日子,我也是……于心不忍呐。”

“侯爷仁德。”赵维却继续劝进:“只是这紧要关头,要护北疆百姓,将来苦的便是九州八方的百姓,太子年幼,燕王又无心理政,一旦即位,杨太后必然权势滔天!”

他说到这里就停下来。

太后完全掌握朝政的后果,他不想明说,让梁侯自己琢磨琢磨。

太后杨今夏本就是个野心泼天的主,从前她长子陆驰在位期间,她都恨不得将儿子当成傀儡,把朝廷里梁侯的势力,全都用她杨家人顶替。

若是让三岁的小太子继位,太后必然会掌握实权,无所顾忌地逐步铲除梁侯的党羽。

不论梁侯走不走出这一步,燕王如何反应尚未可知,太后却绝对不会放过梁侯一族,还不如放手一搏,扶自己的亲侄儿即位。

方才还在犹豫要不要冒险得罪燕王的梁侯,此刻目光从犹豫逐渐变得锋利。

没错,杨太后才是他最大的威胁。

若真让这个女人掌权,他卫东延就算清清白白,也会被她罗织的罪名构陷,灭了全族。

不能再畏缩了。

“事已至此,唯有一搏。”梁侯睁开眼,低声一字一顿地下令:“传孔睿,即刻将密令八百里加急,送往北疆,交给杨泉。”

赵维眼睛一亮,拱手领命:“是!”

蔡青之却忍不住吸了一口气,额头渗出冷汗,手脚像插在冰里。

没想到会真走到这一步。

通敌可是遗臭万年的大罪。

他何至于此啊!

那赵维与内阁首辅斗得你死我活,若不放手一搏,本来也没活路,可他蔡青之可算是八面玲珑,处处都吃得开,哪方势力的皇子即位,与他而言区别根本不大。

恨只恨自己胃口太大,为了分得巡盐的一杯羹,彻底把自己跟梁侯栓在了一起。

-

邓姣在乾清宫里又熬过几日,越想越觉得,攻略燕王的难度系数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