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那是一套四进的四合院,现在除了大门和基本的框架外,已经基本都是危房了。
因为这地方是自己的,所以荣子博打算用这个四合院和自己跟老于头的全部积蓄来入股。设备用周寒的钱来购买,其他的事情交给管彤来负责。
如此一来,管彤只占两成股份,周寒也是两成,严秀芳自己占五成,严父占一成。
荣子博虽然没有股份,但是他是当仁不让的法人代表。他之所以这么安排,是考虑到医院是有风险的,万一以后出现什么问题,责任就由他来承担,不牵连其他人最好。
随后,荣子博拿了医院的设计图出来,可见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也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拿出来。
管彤看到的这份设计图是用原本四合院的房本图描摹后画出来的。
首先是大门扩建,减少一间倒座房,另外三间倒座房合并,改建成挂号室和付费处。还有两间倒座房改建成厕所,男女各一间。
进二门后,东西厢房都是三个房间。两边都是急诊室,里面分别是诊室、临时手术室和临时取药室。
正房和东西耳房全部打通,装修成西药房和采血处、化验处。
进三门后,东西厢房都盖两层,每层三到四个小房间,东厢房的二层是妇科中医门诊,一层是全科中医门诊。西厢房的二层是针灸推拿室,一层是中医药房和熬药室。
东西厢房这两层里面都是连通的,最靠近二门的那一间是套间,带有洗手间,可供医生使用。
而原本正房和后罩房的位置合并在一起,盖成至少六层高的楼。
一层是西医门诊,二层是各种设备的检查室和正式的手术室,三层以上都是病房。
因为这座宅子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就在东交民巷那里,原来鹰国使馆东面,也处于前门和南池子大街之间。
荣子博连以后的受众都想好了,主要就是针对老干部的疗养和恢复。
他们有退休金,不差钱不说,单位还给报销。一开始可能需要严硕鸿那边的关系帮忙,但只要是真的有效果,那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了。
管彤顺着荣子博的思路想下去,觉得以后她也可以把灵泉水掺到熬药的水里,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药效,打出牌子去,就是只有他们医院才有的特效药了。
管彤跟荣子博商量好后,当天晚上在空间里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严硕明,让严硕明去征求周寒和严硕鸿的意见。
因为要走严硕鸿的关系,之前预留出来给严父的一成股份其实就是给严硕鸿的,只不过考虑到他的身份,由严父代持才是最稳妥的。
等严父百年之后,可以直接把这股份传给严硕鸿的孩子。
严硕明跟他们谈的时候,把这些事情也都说得很明白。
周寒觉得可以做,但严硕鸿却还要好好考虑考虑。过了三四天后,严硕鸿也同意了,是韩父劝他同意的。
韩父表示在出来效果前,所有的关系都是他去跑。只要不出人命,就算没有效果,也不会牵连到严硕鸿的仕途。
但韩父也不是白白答应帮忙的,他希望如果以后医院做大了,严父给孩子们留股份的时候,可以看在他在医院开设之初出了不少力的面子上,也给韩新澜留一份。
等管彤得到严硕鸿和周寒肯定答复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德意志,到了苏联境内了。
在苏联跟严新恒和孔锦绣一起开心的玩儿了几天后,管彤一行人又启程去了霓虹国。
因为机器设备都已经在德意志订完了,后面基本就是走过场,参观完霓虹国的制药厂后,管彤给了大家一天的时间自由活动。
欣赏美景也好,品尝美食也罢,哪怕是在酒店里睡觉也没关系,休息完这一天后,明天就要回去了。
回去之后,他们这些人短时间内可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了。
第346章 创业(13)
管彤他们一行人回来的时候,那可是受到了特别热烈的欢迎。
不止是家人,连制药厂新招聘过来的工人,也是特别激动。
管彤他们回来了,就代表着制药厂的设备很快就会到位,等正式投产了,他们就可以按月领工资了。
管彤他们出国去的这段时间,老于头也没闲着。
他带着其他的专家,一起跑下来了三种新药的批文。
现在是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德意志的设备到场了。
这些事情,管彤全部都交给了老于头,而她和严硕明则跟荣子博夫妻、严硕鸿夫妻、周寒夫妻,以及严父严母、韩父韩母一起就医院的的开办而连开了三天的会。
基本的分工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对于股份的分配也是没有意见的。
只有严母在听说了严父代持的这一成股份以后要平均分配给严硕鸿家的三个孩子后,有了一点儿小意见。
倒不是严母不愿意给韩新澜,只不过这些孙子里她带的最多,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就是严新书了。
老大家孩子有,老二家孩子也有,闺女家的股份还是大头,以后只有严新书没有,她心里有些不舒服。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最后荣子博跟严秀芳商量后,就从自己家的五成股份里又拿了百分之五的股份给严父,就当是还了当初严父严母从小到大一直对他的照顾了。
这百分之五的股份就是给严父的,也不是代持,以后这百分之五的股份,严父想给谁就给谁,他们谁也不掺和。
荣子博做出这个决定后,严母不好意思了很久,想让荣子博收回去,可又怕以后真的赚钱了,所有的孙子们都能分钱,只有严新书分不到钱,心里不舒服。
纠结了一下后,还是没让严父把股份还回去。
股份定好了,接下来就是医院的名字问题了。
韩父韩母不清楚荣子博真正的身世,就提议,既然荣子博家出钱最多,就叫荣氏医院算了。
可荣子博出国前不久,才刚刚给小儿子改了姓于,他的医术也都是于家的,就算不叫于氏医院,也不能叫荣氏医院。
严家人大概都知道荣子博的想法,所以严父开口说:“这医院可是最常见惯悲欢离合的地方,咱就不拿自己的姓当名字了。
这开医院挣钱是一个方面,不也是为了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吗。咱就起个大气的名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