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你好,我是卢爱贞,之前好像没怎么见过你?”就在陈伶悠闲观看演出之时,一位穿着华丽长裙的女人走到他身旁,微微扬起的双唇热情似火。
孔宝生见到她,默默的拱了拱陈伶,示意这就是刚才来询问他的那几人之一。
“惊鸿楼戏子,林宴。”陈伶礼貌的回应,“我刚进主城不久。”
“惊鸿楼……没听说过啊,你签公司了吗?”
“签了黄氏财团。”
“黄氏财团的眼光不错。”卢爱贞看着那张近乎完美的脸,一时间有些挪不开眼睛,主动将一张纸条递给陈伶,“这是我的私人住址,有时间的话,欢迎来一起喝杯下午茶。”
“谢谢。”
陈伶象征性的收下纸条,便继续观看演出,高冷好似冰山。
卢爱贞见此,有些无趣的抿了抿双唇,便转身离开……她到底是主城里的知名女星,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卢爱贞走后,陆陆续续又有好几个身影来跟陈伶攀谈,甚至有几位女星上台演出的时候,目光都很难从人群中的那抹红衣身上挪开,名不见经传的陈伶,一时之间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当然,在陈伶的冷脸攻势下,没人能跟他聊的超过五句话,便兴致姗姗的离开。
人群中,一位同样穿着戏袍的老者见此,冷哼一声。
“年轻人,你是从哪里来的?”
陈伶目光向他看去,眼眸中闪过一抹疑惑,与此同时孔宝生像是认出了他,凑在陈伶耳边小声道:“他是李汉祥,是主城里资历最老的那一批名角儿……早年间我奶奶开惊鸿楼的时候,他也是楼里的戏子,据说当时不温不火,后来是被一个大财团挖走,靠着跟女明星炒绯闻逐渐走红……不过现在他年纪大了,再加上唱戏的人越来越少,资历也就越来越高。”
陈伶的眉头微微上扬,他之前就听孔宝生说惊鸿楼早年前出了不少名角,看来这位李汉祥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成名的手段并不光彩。
“我老家在主城外的一座小镇,今年刚进主城。”陈伶礼貌的回答。
老者上下打量他一圈,眼眸中的不屑越发浓郁,他双手背在身后,不紧不慢的开口:
“哦,原来是乡下来的……那你师承哪位?”
陈伶想了想,“师承一位无名戏子。”
“无名戏子?”老者嗤笑一声,“我看黄氏财团是越来越穷酸了,哪里来的野戏子,也要硬捧上台面了?”
“野戏子?你才是野戏子!”孔宝生对于这个惊鸿楼的叛徒,自然没什么好感,听到他敢骂陈伶,顿时就急眼了,指着他鼻子就要骂回去。
这一声叫骂,瞬间吸引了周围几位宾客的注意,刚才跟陈伶攀谈的几位女星看到这一幕,大致也猜到发生了什么,看向李汉祥的目光满是不屑与厌恶。
这个李汉祥是个什么成分,在圈子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早年间炒绯闻就不说了,在座的基本都干过,成名后更是私下里套路那些尚未成名的小花旦,名气已经快烂大街了。
陈伶抬手拦住他,双眸平静的看着李汉祥,缓缓道:
“这位前辈,有何指教?”
“年轻人,听我一句劝。戏,不是什么人都能唱的……别以为有一副好皮囊,就能做好一这行,你才学过几首曲,练过几年功啊?知道‘唱’‘念’‘做’‘打’四个字怎么写吗?”老者似乎很享受这种教训晚辈的感觉,双手背在身后,老神在在的说道。
陈伶眉头一挑,还是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微笑且敷衍的点头:
“嗯,前辈说的是。”
李汉祥看了眼舞台,此刻一场舞蹈表演刚刚结束,主持人缓步上台,宣告了下一场的戏曲演出。
李汉祥抚了抚华丽戏袍的衣袖,挺直腰背,摆着架势缓步向舞台走去。
“年轻人,就让我来教教你……什么才是‘戏’。”
【第567章 唱一出】
看着李汉祥自信登台的背影,孔宝生气的脸都红了。
“这个老东西,真就倚老卖老啊?”
“先生,他就是看您抢了他的风头,跑来拿资历压您!”
“他自己年轻时候唱的就不行,靠着那种手段翻身,现在年老色衰没人跟他炒绯闻,就开始到处找存在感了!”
对于陈伶,孔宝生是打心眼里尊敬,虽然他没听过陈伶开口唱戏,也不知道唱的如何,但光凭陈伶愿意花二十万买戏楼,继续坚持发扬戏曲文化,就比李汉祥这个走歪门邪道,还数本忘祖的老东西好一万倍。
不光是孔宝生,不远处的人群中,始终观察着这里的黄簌月,眉头也紧紧皱起。
她冷冷的看着登台的李汉祥,沉声低语:
“这个李汉祥,真是不知好歹……”
全叔察觉到了黄簌月的愤怒,试探性的开口,“小姐,您有什么打算?”
“特使大人格局宏大,想必不会把这老东西放在心上,但我们既然看到,不能坐视不理。”黄簌月淡淡道,“给我深挖这个李汉祥的黑料,联系所有跟我们合作的媒体,寿宴结束就给他全部爆出去……
都一把年纪,要是老老实实安享晚年也就算了……既然他敢挑衅特使,我就要他身败名裂。”
“是,小姐。”
此时的李汉祥,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惹下多大的麻烦。
在舞台上站定之后,悠扬的戏曲伴奏便从旁响起,他俯瞰着会场上的众多宾客,以及远处庄园外还在倾听的观众,朗声唱道: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
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流……”
李汉祥一开口,陈伶便知道他唱的是《甘露寺》,这也是京剧中老生独唱的经典桥段,陈伶前世在剧院的时候,也是经常听到这一段。
但李汉祥的唱功明显不足,不说跟戏道古藏的四位师兄师姐比,哪怕是前世里剧院演出的那些前辈艺术家,几乎各个开口都能碾压他,陈伶直到这一刻才意识到,孔宝生口中的“当年不温不火”已经是相当客气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