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不过薛兰山的事儿,蒋学倒是替她打听了一下:“就是销量下滑太厉害,薛兰山作为业务处处长,这个责任是要担的。另外,他的老上司吕楠今年二月退休,所以也保不住他了,三月份正好中层干部调整,有传言说要把他调到工会。”
工会就是快退休的时候养老过渡用的,周渔就知道,时机到了。当天,她就把这封信寄了出去。市内三四天就能到,如今整整五天过去了,想必应该是看到了。
薛新成恼羞成怒也就是这几天,不过,周渔可没空搭理他,她叮嘱王建:“闹就报警,不用客气。”
等着到了南州,周渔就直奔市中店,去找范广西,一见他,周渔就发现,那头发比走的时候还像鸡窝。
她劝道:“范厂长,你也注意休息,活是干不完的,人的身体却是要保重的。”
大概知道明天就要在肥皂厂子弟里招工,连上次有些沉默的常青都主动说话了:“周总,厂长他根本闲不住,昨天商务局打了电话后,他已经跑了两趟了,晚上还在那儿算呢。”
周渔就问:“算什么?”
范广西这才拿着他的笔记本过来,对周渔说:“我在算成本,哎呀,两个各有利弊啊。”
周渔瞧了瞧,笔记本中间用钢笔划了一道,左边配件厂,右边木材厂,上面写优点下面写缺点,各有十余条。
周渔瞧了瞧,明明位于市里的配件厂优点最多,缺点最少,可偏偏范广西还是在木材厂上画了个勾。
周渔就问:“为什么?”
范广西叹口气:“配件厂什么都好,就是租金高地方小了些,以后咱们要是加皂基生产线还够用,再加油脂处理就不够了。可惜啊,都不两全其美。”
“我觉得范厂长,你被你的想象力限制住了。”
这话让范广西愣了,“为什么?”
周渔就笑:“生产线可以加,为什么我们不能开分厂呢。都在南州市,运输也没有多麻烦。而且就算是木材厂,以后也是不够用的,洗衣粉要不要生产?洗衣液也不少工厂开始做了,要不要做?护肤霜利润最大,要不要做?洗发水也是新风向要不要做?”
范广西都愣了,他可没敢想这么多,可是周渔从来不是说大话的人,她这么说,就代表着她真的要做。一想到自己可能以后要做这样多种类,这样先进的日化产品,范广西都激动起来!
“做做做,都要做,是不够!真的不够!”
周渔又说:“更何况,我们生产线两个月内就能到位,春晚的效应不会长过半年的,我们需要的是尽快出产品。新建的话,太慢了。”
范广西倒是没这么想,一听就通了:“是是是,这会儿什么都比不上赶紧开工。那我向你正式推荐配件厂。理由如下:地理位置好,厂房只需要少部分改建,动工量不大,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半个月内就可以改造完毕。”
周渔直接说:“那就配件厂吧。”
范广西都惊了:“你都不看就定了吗?这可不行。还是去看看,还是去看看。”
周渔自然不会这么草率,她想做日化厂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时没事的时候,南州市和省城大大小小的空置场地她都挨个逛过了,像是木材厂和配件厂,因为太符合条件,她都去过不止一趟,所以,早就心里有数了。
不过范广西这么担心,周渔还是跟着去逛了一圈,然后在范广西的详细解说下,将自己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厂区,从办公楼到厂房又细细看了一遍,不过别说,收获还是很大的。
她虽然是开过日化厂,可后世的条件跟现在不一样,所以,对于厂房的改建布置等,还是以范广西为主。明明昨天他才知道的消息,今天他已经对这里了如指掌了。
他站在破破烂烂的厂房里侃侃而谈,这里放置喷粉塔,那里要空出来,以备以后加装自动装箱机,每一条都说的井井有条,细致到了极点,周渔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她的梦想,也是范广西这个日化人的梦想!
她仿佛已经能看到几个月后,这里欣欣向荣的样子。
所以,当范广西问她:“周总,您觉得怎么样?”
周渔则收起了陪一趟的想法,很认真地说:“范厂长您规划的很好,这里也很好,咱们租这里吧!”
第82章 意外之喜!【捉虫】
厂址落定, 这就等于日化厂真的要从理论迈步到建设了,范广西兴奋得不得了,瞧了瞧这会儿才不到五点, 也等不及了:“我这就去商务局报备。”
周渔也被他感染了,没拦着他:“好, 那麻烦你了!”
范广西连忙挥手:“麻烦什么, 这不是应当应分的事儿吗?哎呦,你不知道,我虽然名上是这个日化厂副厂长, 可心里一直悬着呢, 有了这块地,我就能落下了。”
周渔知道, 他落下的何止是心,还有心里的设想,还有对未来的期望。其实周渔也是如此,她忙忙活活一年多,不也是为了这一刻吗?
她点头:“我了解,那我就偷偷懒, 交给你了。”
对于范广西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劳累事儿,这是他最喜欢干的事儿, 他笑着说:“放心吧,周总,我都办的妥妥的。”
周渔离开后, 范广西就跟常青常虹说, “你们先回去,通知一下各家, 说是明天早上九点在梅树村市中店招聘,让他们提前来,不要迟到,对了,有什么不懂的,让他们晚上来问我。”他还叮嘱,“别堵人家门市部的门!”
这是大好消息,常青和常虹立马应了,配件厂离着肥皂厂不算远,两个人也舍不得坐公交车,干脆一路快走回去!
一进肥皂厂家属院,就碰见了从乡下干活回来的张启兰,张启兰是家属,没工作,丈夫谢大民是技术科的科员,生了两儿两女。
一个工作六个人吃饭,生活自然穷困,没办法了,她的一个姑姑在近郊农村,因为年纪大了,自家的菜地种不了,她就跟人家说好了,帮着种菜,除了每天姑姑吃的,剩下的拿回来。
这些菜其实进嘴里的很少,大部分都卖掉了,这才保证了一家人能吃饱肚子。
这会儿是冬天,地里是没有出产的,不过今年不一样,梅树村那边的蘑菇大棚愿意传授技术,张启兰就动了心,大棚是建不起的,不过姑姑家的北屋常年空着,她就跟姑姑租了下来种蘑菇。
只是今年各地大棚种蘑菇的多了,蘑菇价格不比去年,收购价也就是八毛到一块一斤,按理说蘑菇产量高,要是种的多,也能挣得不少,可谁让他们就一个小北屋呢,忙来忙去,也就是过年能多吃点肉。
这会儿,瞧见了常青常虹,张启兰就站住了:“哎呦,你瞧瞧,跟着主任工作几天,可是看着都不一样了。你们家现在可真好,大哥在厂里,你们跟着主任,哎呦,真让人羡慕。”
她夸完了又问,“你们那个招聘说什么时候开始了吗?”
张启兰是真羡慕,周渔可是帮过肥皂厂大忙的,要不是莫大海瞎搞,他们就能被带着盈利了!
周渔的本事和善意,肥皂厂的人都知道,也都佩服!她觉得将孩子交给周渔放心!
更何况,周渔那边待遇好是全南州都知道的事儿,他们的大学生招聘还给一千块钱呢。连范广西这样的老黄瓜也有一千块!
还有这常虹常青就帮了小半月的忙,她就瞧见常嫂子买了两次肉,这一看就是待遇好!
这样的好地方,要是她家孩子能进去,那首先孩子的一辈子就有着落了,当然家里也就轻松了!
前两天,范广西回来说可能会招工,她就上了心,每次见人就问一嘴,丈夫谢大民劝他:“你别老问,惹人家嫌,你说建厂哪里有那么快,怎么也要出正月的。”